內插搜尋 Interpolation Search

內插搜尋 Interpolation search 為二元搜尋的變種,差別在於二分點的選擇方法,二元搜尋選擇中間的元素作為二分點,而內插搜尋則名副其實,以內插法找尋二分點。內插法有許多種類,本次搜尋演算法選擇使用常見的線性內插(linear interpolation)實作。

內插搜尋的特色如下:

  • 資料需要是可計算內插(interpolation)的數值資料。
  • 對資料分佈敏感,資料均勻分佈時,效能勝過二元搜尋。
  • 資料分佈不均勻時,最差複雜度高達 $O(n)$。

步驟

  1. 確認資料已經排好序。
  2. 利用第一個元素 a 與最後的元素 b,以及搜尋上下界 hi 與 lo 位置,作為兩個端點。
  3. 利用上述兩點 (lo, a) 與 (hi, b),對搜尋目標計算內插,得到可能的位置。
    1. 若該位置上元素較小,則令其為新搜尋下界 a’,重複步驟二到三,繼續求內插。
    2. 若該位置上元素較大,則令其為新搜尋上界 b’,重複步驟二到三,繼續求內插。
    3. 若相等,則完成搜尋。
  4. 搜尋停止在 a’、b’ 兩元素搜尋位置重疊,以及目標值比下界 a’ 小或比上界 b’ 大。

說明

迅速說明線性內插法。線性內插法是中學必修的數學概念,給定兩點 $(x_0,y_0)$ 與 $(x_1,y_1)$,欲求在 $[x_0,x_1]$ 區間內直線上 $x’$ 點的 y 值,可以透過斜率公式求解:

$$ \frac{y - y_0}{x’ - x_0} = \frac{y_1 - y_0}{x_1 - x_0 } $$

接下來就是小學解方程式的事兒了。

Cmglee - CC BY-SA 3.0

回到正題,以下用文字解釋內插搜尋。

這裡有一個已排序有 14 個元素的序列,我們需要從中找出 27

[1, 9, 10, 15, 17, 17, 18, 23, 27, 28, 29, 30, 31, 34]

我們將序列索引當作 x 軸,元素值作為 y 軸。可得已知兩點為 $(0, 1)$ 及 $(13, 34)$。

首先,透過斜率公式,計算出在 $y = 27$ 時,$x’$,也就是 27 在序列中可能的位置為

$$x’ = \lfloor 27 / (34 - 1) \cdot (13 - 0) \rfloor = 10$$

查看 arr[10] 為 29,比搜尋目標 27 來得大。將 29 當作我們新的上界,搜尋範變成第 [0, 9] 個元素(29 不需列入搜尋),繼續計算內插

$$x’ = \lfloor 27 / (28 - 1) \cdot (9 - 0) \rfloor = 9$$

查看 arr[9] 為 28,比搜尋目標 27 來得大。將 28 當作我們新的上界,搜尋範變成第 [0, 8] 個元素(28 不需列入搜尋),繼續計算內插

$$x’ = \lfloor 27 / (27 - 1) \cdot (8 - 0) \rfloor = 8$$

查看 arr[8] 為 27,恰恰是搜尋目標 27,搜尋到此結束。

效能

Complexity
Worst$O(n)$
Best$O(1)$
Average$O(n)$
Average$O(\log \log n)$ on uniform distributed data
Worst space$O(1)$

$n$:資料筆數

線性內差搜尋的最差時間複雜度為 $O(n)$,也就是每次內差的結果都落在邊界旁,搜尋範圍只縮小一個元素。這種情況容易發生在資料依排序呈指數或對數等非線性函數。例如 $y = 2^x$。

線性內插搜尋對資料的期望是均勻機率分佈(unifor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)。想求平均時間複雜度 $O(\log \log n)$ ,須先透過機率密度函數,計算條件機率,一步步縮小範圍,求得平均誤差,最後求得期望值。這部分計算較為複雜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閱讀資料「Perl, Y., Itai, A., & Avni, H. (1978). Interpolation search—a log log N search.」。

PDF of uniform distribution by IkamusumeFan - CC BY-SA 3.0

實作

內插搜尋的實作共分為幾部分:

  1. 處理空序列狀況。
  2. 建立迴圈疊代共用的變數。
  3. 計算線性插值的主要迴圈。
  4. 將內插值映射到結果的 Result

首先是函式宣告。


#![allow(unused)]
fn main() {
pub fn interpolation_search(
    arr: &[i32],
    target: &i32,
) -> Result<usize, usize>
}

映入眼簾的是 i32,而非泛型參數,為什麼呢?是因為內插搜尋為了計算線性內插,資料僅限定在「數值資料」,而 Rust 並沒有特別一類 Numeric 的型別,自己透過 trait 實作又異常繁瑣,因此先以 i32 代替。而回傳值的部分,與指數搜尋/二元搜尋一模一樣,回傳的 Result

  • 若為 Ok,其值代表目標值在序列內的索引位置;
  • 若為 Err,則是可以將目標值插入序列內又不會破壞排序的位置。

延續數值型別的話題,Rust 社群提供 num crate,定義了各種數值型別與 trait,大整數、複數、虛數、有理數都囊括其中,非常有趣。

再來就是第一第二部分,處理空序列與建立共用變數,非常直觀。


#![allow(unused)]
fn main() {
    if arr.is_empty() {
        return Err(0)
    }

    let mut hi = arr.len() - 1;
    let mut lo = 0_usize;

    let mut interpolant = 0_usize;
}
  • hilo 兩個變數劃定的搜尋範圍上下界。
  • interpolant 儲存線性插值,代表每次疊代的搜尋位置。

接下來就是主要的迴圈,負責疊代計算內插值。分為三個部分,直接看程式碼先。


#![allow(unused)]
fn main() {
    loop {
        let lo_val = arr[lo];
        let hi_val = arr[hi];

        // 1.
        if hi <= lo || *target < lo_val || *target > hi_val {
            break
        }

        // 2. The linear interpolation part
        let offset = (*target - lo_val) * (hi - lo) as i32 / (hi_val - lo_val);
        interpolant = lo + offset as usize;

        let mid_val = arr[interpolant];

        // 3.
        if mid_val > *target {
            hi = interpolant - 1;
        } else if mid_val < *target {
            lo = interpolant + 1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break
        }
    }
}
  1. 迴圈的三個終止條件,分別為:
    • hilo 兩個變數劃定的搜尋範圍重疊,長度為零。
    • 搜尋目標值比上界還大。
    • 搜尋目標值比下界還小。
  2. 線性內插的計算方程式,要注意我們是寫 Rust 不是 JavaScript,i32usize 不能混用,要手動轉型。
  3. 比較插值與目標值。相等則跳出迴圈;若目標大於小於插值,則縮小搜尋範圍。注意,範圍需手動加減一,排除上下界,以免無限迴圈產生。

最後一部分則是決定線性插值所得的索引位置是否為目標值,並將該值映射到 Result 上。


#![allow(unused)]
fn main() {
    if *target > arr[hi] {
        Err(hi + 1)
    } else if *target < arr[lo] {
        Err(lo)
    } else {
        Ok(interpolant)
    }
}

完整的程式碼如下。


#![allow(unused)]
fn main() {
pub fn interpolation_search(
    arr: &[i32],
    target: &i32,
) -> Result<usize, usize> {
    // 1. Handle empty sequence.
    if arr.is_empty() {
        return Err(0)
    }

    // 2. Setup variable storing iteration informaion.
    let mut hi = arr.len() - 1;
    let mut lo = 0_usize;

    let mut interpolant = 0_usize;

    // 3. Main loop to calculate the interpolant.
    loop {
        let lo_val = arr[lo];
        let hi_val = arr[hi];

        // 3.1. Three condition to exit the loop
        if hi <= lo || *target < lo_val || *target > hi_val {
            break
        }

        // 3.2. The linear interpolation part
        let offset = (*target - lo_val) * (hi - lo) as i32 / (hi_val - lo_val);
        interpolant = lo + offset as usize;

        let mid_val = arr[interpolant];

        // 3.3.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nterpolant and targert value.
        if mid_val > *target {
            hi = interpolant - 1;
        } else if mid_val < *target {
            lo = interpolant + 1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break
        }
    }

    // 4. Determine whether the returning interpolant are equal to target value.
    if *target > arr[hi] {
        Err(hi + 1)
    } else if *target < arr[lo] {
        Err(lo)
    } else {
        Ok(interpolant)
    }
}
}

如同二元搜尋指數搜尋 ,未特別處理重複元素的內插搜尋,並無法預期會選擇哪一個元素。

變形與衍生

Interpolation Search Tree

Interpolation search tree(IST),姑且稱它「內插搜尋樹」,是一個將內插搜尋結合樹的資料結構。如上述提及,內插搜尋達到 $O(\log \log n)$ 的搜尋時間,但僅適用於均勻機率分佈的資料。而 IST 利用動態內插搜尋,讓 1)內插搜尋樹的搜尋可以使用在更多元的規律機率分佈的資料中,且 2)可以達到以下的執行效能:

  • $O(n)$ 空間複雜度。
  • 預期有 $O(\log \log n)$ 的平攤增減節點操作時間,最差有 $(O \log n)$。
  • 在規律分佈的資料中,預期搜尋時間為 $O(\log \log n)$,最差時間複雜度則為 $O((\log n)^2)$
  • 線性時間的循序存取,而取得前後節點或最小值都是常數時間。

更多詳細證明可以閱讀參考資料「Andersson, A. (1996, October). Faster deterministic sorting and searching in linear space」。

參考資料